齐河:群众出行“走得了”,更要“走得好”

小刘

最近,德州市齐河县马集镇政府工作人员李红常感慨,县里的公交一体化让出行更加便捷了。“马集镇距离齐河县城远,很多当地老百姓宁可去济南长清、平阴等地打工也不去城里,为什么呢?太远了坐车太不方便,时间浪费太多。”她接着说道,现在可不一样了,光是城区来马集镇的公交车就有18辆,而且不等不靠,到点就发车,更实惠的是票价从12元到现在的全域免费乘坐,每天从马集镇去城区的公交车都坐得满满的。

齐河:群众出行“走得了”,更要“走得好”
(图侵删)

李红的感受并不是个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口不断聚集,城市逐渐的扩容,为区域出行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新的矛盾,群众对出行的需求不只是“走得了”更要“走得好”。

齐河作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山东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扎实践行“交通强国”战略,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21年以来,投资45亿元,升级改造干线公路86公里;投资10.8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82公里。投入25.11亿元资本金建设郑济高铁、济南大西环、济宁、齐东、齐临三条高速公路。齐州黄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世纪黄河大桥接续推进,济齐一体大动脉更加畅通。世纪大道、齐州大道、齐刘路年内竣工,G308 改建工程、齐军路新建工程加快推进,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3040 公里,公路密度高于全省 15 个百分点,县域“七纵八横八高十二出口”整体交通布局更加完善。特别是以“贴近群众、普惠共享、应办尽办、适度超前”的理念,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民生改革,打造全域覆盖、人民满意、绿色智慧的高质量公共交通体系。

公益惠民,打响服务“金招牌”

齐河县抢抓政策机遇、大胆破冰,开启城乡公交运营体制改革。依托县属国有公司,成立齐河城乡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县级城乡公交一体化集成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投资4.1亿元高标准建设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统一组织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工作。将经营城乡公交的3家客运企业整合为1家国有客运企业经营,依法依规对城乡公交线路经营权及车辆价值进行评估,采取回购、适当经济补偿等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平稳顺利完成84辆车统一收购,无震荡整合了县域客运资源,实现“一城一交、公车公营”。

聘请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齐河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构建“四枢纽、三首末站、十三镇级”城乡公交场站体系,规划建设118对公交站亭、10个智能化公交电子站亭,公交站点由794个拓展至946个;科学布局城乡公交线路74条,线路较改革前增加31条,公交通车总里程达1897公里,全县行政村(社区)公交通行率达到100%,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支撑、以建制村为节点的“城区、城乡、镇村”三级公交运营网络。

实施“城乡一体、全域免费”,让广大人民群众出行享受到改革释放的红利。自2022年6月30日启动以来,累计运营里程1079万公里,惠及群众705万余人次。全域免费后日均客流量达4.5万人次,按原农村客运票价最多12元、平均票价3.3元标准估算,日均可为群众节省出行成本15万元以上,年均县域群众出行成本可节约5400万元,更多城乡居民将公交出行作为首选交通工具,群众出行的密度和频次实现倍增,出行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2023年1-6月份,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6亿元,同比增长6.6%。科学布设8条“微循环公交”专线、76个公交停靠点,辐射城区8所小学、16所幼儿园,有效破解线形公交线路难以服务片状学区的难题,日均发车449个班次,累计运送学生58.6余万人次,按照每位学生一位陪同接送人员的标准估算,每年可为每个学生家庭节省1500余元,获得学校及学生家庭的一致好评。

打造“红齐交邮”服务品牌

近日,得益于“客货邮”的便利,齐河县潘店镇蜂王村空心挂面非遗传承人张新娟正在计划扩大经营规模。每天下午3点前,她都会将空心挂面送到本村快递点打包发货。“全国各地订单很多,及时把货物发出去很关键。以前要抽专人开车4公里到镇上快递驿站发货,不敢多接单,一天也就10多单,现在是以前的四五倍。”张新娟说。

充分整合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邮政、快递分拨中心服务站,多方签约合作,通过“快快合作、邮快合作、交快合作、快商合作”等方式,打通快递进村和农产品进城上下行流通渠道,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县建成3个县级物流快递分拣中心,13个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实现村级物流点覆盖率100%,快递进村量每日约16000件。

绿色智能,打造出行“新路径”

齐河坚持智能交通与绿色出行的融合发展,为老百姓带来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

以“绿色低碳、节能减排”为价值导向,新能源车辆总数达349辆,实现城乡公交新能源车型覆盖率100%,每辆新能源公交车一年可节省油耗约5.25万升,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387.5千克。同时,先期投入205台充电桩、22台变压器,完善相关高低压线路铺设、高架车棚等配套设施,确保新能源车充电安全、正常运行。

打造“智慧”出行新模式。聘请第三方研究院所,打造智慧公交云控平台,平台接入智能化公交电子站亭后,为乘客提供公交车实时报站、远程多媒体信息发布、便民信息查询、夜间照明、手机充电等多种功能。及时推出微信小程序“慧通公交”,提供线路查询、车辆定位、首末班时间查询等服务,方便群众随时随地查询公交等相关信息、定制服务。

探索“文旅”公交出行新路径。坚持做好绿色智能的结合文章,乘客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精准乘车,实现“点到点”到达景区,在德州市率先开通双层观光巴士旅游公交线路,开通运营齐河高铁站至欧乐堡等串联主要景区的旅游公交线路、假日旅游公交快线和景点夜场专车,运行济南客运中心至齐河旅游景区的假日K906直达城际公交快线,打造“以运带游,运游结合”的“交通+旅游”公交新快线,提供更加畅快多元化的公交出行服务,助力享誉全国文旅强县建设。

创新运营,算好改革“经济账”

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运行年需支出约6100万元,平均每月508万元,为破解城乡公交全域免费的资金难题,齐河县以有解思维靶向施策,坚持“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多措并举逐步平衡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成本,确保县域公交客运可持续发展

齐河全力争创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利用新能源车辆优势,积极争取上级补贴资金、专项债或金融机构融资等政策支持,获取政策优惠、资金支持。预计每年可争取农村客运补贴和城市交通发展奖励150万元,老年人优待政策补贴资金36万元。

利用新能源公交车、站点等资源,积极开拓定制公交、租赁、广告等业务,约每年可实现收益350万元;交投集团下属企业智新汽车租赁业务预计年收入2000万-3000万元。

推进齐河西公交枢纽项目,配套建设涵盖酒店公寓、商业零售、商务办公、客货邮分拣中心、停车场、智能充电桩、光伏发电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盈利约8000余万元/年,为公交项目日常运营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依托国有企业交投集团,进一步探索其他融资方式,梳理盘活下属企业现有资产,起步阶段资金2年内由财政全额承担,2年后逐步减少并最终实现反哺财政投入。

(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陈莉 张长青 记者 张双双 报道)

江苏男子称被技师引诱“加钟”,平台回应

美国国务卿访问法国寻求弥合裂痕

昔日小山村,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

邹平市第二实验小学入选首批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

烟台市芝罘区妇幼保健院职工捐款温暖贫困患儿

外媒:布林肯和奥斯汀联名信发出警告,敦促以色列让更多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

失能老人洗澡难如何破解?“助浴员”已被列为新工种

跟着企业去办事|建筑类许可怎么办?

西海岸新区:走访调研保险机构 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着急?韩媒:中韩人员往来大幅减少,同时中国物流包裹“蜂拥而至”

视频|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将在淄博启幕,带你领略人文自然荟萃之

微纪录·最聊城|200多天的慢生长!3万多亩沙土地山药销全国

齐河:群众出行“走得了”,更要“走得好”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锦鲤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