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丰 孙智蒲
近日,青岛市“会说话”的场所码,因其可为视障人士播报扫码结果的暖心功能被点赞。人们通过青岛“一码通”的功能设置,打开其中的语音播报选项开关,成功扫码后,手机会自动语音播报扫码结果。视障经营商户由此可以判断扫码人的健康信息是否符合要求。
“场所码”是进入各重点场所需要扫描的专有二维码,可以实现溯源排查和人流量监控。更精确地对疫情进行防控,可以说是人们出入重点场所时的一道“安心锁”。但视障人士由于视力障碍,无法看到屏幕上的显示结果,这道“锁”有时锁得不安心。
语音播报把“看不到的结果”变为了“听得到的安心”。这一暖心举措给特殊经营商户提供了有效安全保障。
疫情防控是涉及到全体公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大事,像视障人士、老人等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必须予以重视。
民生无小事,小细节体现大民生。像为视障人士提供播报功能的这类“贴心”事,在山东还有不少。
——今年6月,高密市夏庄镇印发了2万把张贴着核酸检测二维码的夏日“清凉扇”,将其发放给六十岁以上老人。解决了老人因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造成的核酸检测“扫码难”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核酸检测工作质效;
——山东场所码启用时就设置了同行人员功能。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可由家人或同行人员,使用此功能代为扫码登记;
——随后,开发了“场所码”反向扫码功能。没智能手机的老人、孩子可以提前由家人申领并打印“健康码”,将扫码工作交给重点场所的通行管理人员,由他们反向扫描的老人、孩子的“健康码”,解决了特殊人群疫情防控下出行不便的问题。
在不断利用数字技术使正常的防疫措施更便利快捷同时,考虑到特殊人群如何越过数字化技术门槛,这是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的一个注解。破解民生难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政府部门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多下细功夫。
民生无小事。我们期待在更多地区、更多领域,涌现出更多这样的便民之举。各级各部门多深入群众生产生活实践、多倾听各方面群众声音,对细节的认识会更到位、政策出台得会更精准、落实得会更有力。
青岛市市北区敦化路街道:家医团队进社区,做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直接经费2.5亿元!山东大学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医养结合典型案例征集|烟台海阳鹤童村老年护理中心:辐射覆盖5000多名社区老人,让医养服务更可及、更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