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合作推动中塞关系行稳致远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马汉智
2月27日至3月2日,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塞拉利昂共和国总统朱利叶斯·马达·比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比奥总统是今年首位对华进行国事访问的非洲国家元首,他的访华为2024年中非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塞关系堪称中非团结合作的典范
习近平指出,中塞友好源远流长,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高效合作,在世界和平和发展等议题上密切协调,在抗击埃博拉疫情、新冠疫情时共克时艰,中塞关系堪称中非团结合作的典范。比奥表示,中国是塞拉利昂信任和依赖的朋友,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拥有深厚传统友谊。中国与塞拉利昂于1971年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2016年12月,中塞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971年,在亚非拉等友好国家鼎力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塞拉利昂是当年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国之一。在国际舞台上,塞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坚定支持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的一切努力,坚定支持中方在涉港、涉疆、涉藏等问题上的立场。
建交以来,中国为塞援建了稻谷种植技术推广站、公路桥、体育场、水电站等项目,为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帮助。2014年塞拉利昂暴发埃博拉疫情,中国率先行动,紧急驰援,先后向包括塞在内的疫区国家提供了四轮援助,派出大批抗疫医护专家,在塞设立了移动检测实验室、留观和诊疗中心、固定生物安全实验室,为塞开展公共卫生培训,赢得塞各界广泛赞誉。比奥总统在2018年首次访华时就特别表示,塞拉利昂人民尤其不会忘记,在塞方抗击埃博拉疫情最困难的时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率先驰援。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和民间各界先后向塞拉利昂提供多批抗疫物资捐助,通过疫情防控专家视频会议分享防疫经验。中国援塞医疗卫生队伍积极参与塞疫情防控,开展样本检测、救治和医护人员培训等。2021年2月以来,中国向塞拉利昂援助数批新冠疫苗,并成为第一个为塞捐赠疫苗的国家。另外,自1973年以来,已有24批中国医疗队来到塞拉利昂,备受民众赞誉。
2014年8月11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隆吉国际机场,中国驻塞拉利昂大使赵彦博(前排右二)和塞拉利昂外交部副部长斯特拉瑟-金(前排右一)、塞拉利昂卫生部副部长福法纳(左二)交接人道主义物资。
中塞务实合作走深走实
塞拉利昂经济体量小,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这并未阻碍中塞务实合作走深走实。2022年,中国与塞拉利昂双边贸易额13.4亿美元,同比增长52.4%。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对塞拉利昂直接投资存量8750万美元。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塞各领域合作步入快车道——中塞友谊公路是塞拉利昂唯一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中塞建设者正携手翻修塞国家体育场……
此次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农业、经济发展、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中塞双方还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决定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立足各自比较优势和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各领域合作,力争取得更多务实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拉利昂共和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中方将邀请塞方继续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积极支持更多塞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方将鼓励更多企业赴塞投资兴业,深化农业、矿业、渔业、职业技术教育等互利合作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塞工业化建设,为塞方在中国举办投资推介活动提供便利。塞方将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为中国企业在塞经营提供良好条件。
相互尊重是中国与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基础所在,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做大做强互利合作的大盘子,让务实合作真正惠及双方人民。
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非人民命运与共,中国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中非合作几十年来,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4年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改变了非洲面貌,也带动国际社会更加重视非洲。当下,中非应共同努力,思考如何推动中非合作与时俱进、提质升级,继续走在国际对非合作前列。
实现现代化是中非共同愿望。中非携手实现现代化既包括中非合作的相关政策举措进一步向制约非洲发展的农业、工业等领域倾斜,也包括中非就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理念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彻底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期待中非双方在今秋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会议上达成更多共识,共同开辟中非合作的新境界,提升中非合作的新水平。
【《环球论坛》专栏简介】
大众日报国际新闻评论专栏《环球论坛》开栏于2007年5月19日。栏目主打热点国际新闻解读,着力在新闻的深度延伸上下功夫,靠独家权威新颖的观点和论证确凿、鞭辟入里的深度分析影响读者,告知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环球论坛》专栏欢迎读者用户赐稿。
潮涌2024|挥毫三大产业蓝图,邹城北宿镇擘画高质量发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