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刚刚过去的2021年,在新冠疫情此起彼伏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疫路”前行,其间发生了许许多多世人瞩目的重大事件。
大众日报《环球论坛》专栏一如既往地紧追国际热点,通过邀请国际问题专家对相关新闻分析解读,告诉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
眼下,2022年的时代巨轮如约起航。新年伊始,我们再次推出2021年《环球论坛》回顾文章,盘点过去一年的的精彩看点,以鉴往知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希望朋友们喜欢。
《环球论坛》2021年文章盘点之一:拜登上台,美国内政外交得失几何
一、拜登政府2021年外交领域有哪些新动向
1月20日,乔拜登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上任当天,拜登就雄心勃勃地签署了一系列法案,试图对前总统特朗普的政策予以纠偏。拜登政府“一番操作猛如虎”, 现在看来实际效果却有限,日益下降的国内支持率和国际上甚嚣尘上的批评声,是对其执政成色的最确切“评价”。
(一)重返伊核问题谈判“雷声大雨点小”
一如拜登竞选时的承诺,2月18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说,美国将接受欧盟高级代表的邀请,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德国、伊朗等伊核协议参与方讨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
针对这一“声明”,《环球论坛》于2月23日推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文林的文章《美国重返伊核协议障碍重重》——
环球论坛▏美国重返伊核协议障碍重重
而事实也印证了田教授的“先见之明”,时至今日,伊核问题仍几无进展。
(二)阿富汗撤军乱象重创美国国际信誉和形象
盘点拜登政府的外交“成就”,阿富汗撤军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Bug”。美国以反恐为名军事介入阿富汗,兜兜转转20年,最后狼狈撤出,损失惨重,成为国际笑柄。其间,《环球论坛》一直高度关注,适时发声。
1. 鏖战近20年,美国在阿得失几何?
5月1日,根据总统拜登此前就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作出的正式表态,美军重新启动撤军进程,并计划在今年9月11日之前全部撤出。
5月3日,大众日报4版刊文《鏖战近20年:美国在阿战争得失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问题专家王世达分析认为,美国在阿富汗驻军近20年有得有失——
环球论坛▏鏖战近20年:美国在阿战争得失谈
2. 阿富汗塔利班“卷土重来”
有句话叫计划不如变化快。
美军基本撤离阿富汗后,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几乎兵不血刃正式进入喀布尔。阿富汗由此进入了“塔利班时刻”,其速度之快超过了包括塔利班在内各方的预测与想象。针对这一热点,8月18日,《环球论坛》推出报道《阿富汗塔利班何以“卷土重来” 》——
环球论坛▏阿富汗塔利班何以“卷土重来”
8月29日,《环球论坛》进一步发力,推出专家国际问题专家张志新的文章《撤军乱象重创美国国际信誉和形象》——
环球论坛▏撤军乱象重创美国国际信誉和形象
二、 见利忘义,潜艇“截单”令西方阵营再添裂痕
1.美英澳军事“小圈子”,地区和平稳定新威胁
时间回溯到2021年9月,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领导人联合宣布建立一个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以加强三国在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印太地区“战略环境的变化”。在此框架下,美国和英国将帮助澳大利亚建造至少8艘核动力潜艇。此举是在核扩散问题上公然采取“双重标准”,是对国际核不扩散义务的践踏。
9月22日,大众日报推出报道《美英澳军事“小圈子”,地区和平稳定新威胁》——
环球论坛▏美英澳军事“小圈子”,地区和平稳定新威胁
2.潜艇“截单”令西方阵营再添裂痕
上述“小圈子”的后果是,美英两国向澳大利亚出售核潜艇及相关技术,澳方因此撕毁与法国在2016年签署的常规潜艇出口协议,不仅导致法国对美澳强烈不满,欧盟和德国也对法国的遭遇表示声援。为此,大众日报于9月26日推出报道《潜艇“截单”令西方阵营再添裂痕》——
环球论坛▏潜艇“截单”令西方阵营再添裂痕
3.伤害盟友,美国再曝监听丑闻
除了在经济领域打劫,5月30日,丹麦国家广播电视台称,一份由欧洲多家重量级媒体联手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与丹麦的情报共享协议,在2012年-2014年间通过丹麦海底电缆窃听系统对欧洲多国领导人进行监听。报道一出,立刻引爆欧洲各国舆论和民愤。
6月4日,大众日报推出分析文章《美国肆意监听盟友背后的霸权逻辑》,报道说,美国眼里没有朋友,只有利益,为了本国利益可以肆意损害盟友的利益——
环球论坛▏美国肆意监听盟友背后的霸权逻辑
7月23日,大众日报进一步发表分析文章《美国是全球网络安全信任危机的始作俑者》,报道说,美国纠集多国对中国等发难,是想借此离间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剧全球网络安全领域业已存在的信任危机——
环球论坛▏美国是全球网络安全信任危机的始作俑者
三、又打又拉,美国借峰会“秀团结”
(1)七国集团峰会的“团结秀”
6月11日-13日,七国集团首脑在英国康沃尔郡举行峰会,同时邀请韩国、印度、南非、澳大利亚四国首脑参加非核心会议,G7不仅展示西方核心国家的“团结”,还拉起了“民主十一国”的旗帜。
6月15日,大众日报推出《七国集团峰会是一场夸张的“团结秀”》 一文,作者认为,此次峰会更像一个夸张的“秀场”,是“美国领导回归秀”,东道主英国的“实力秀”,也是“西方团结秀”——
环球论坛▏七国集团峰会是一场夸张的“团结秀”
(2)美欧密集互动难掩深层分歧
6月16日,大众日报推出跟踪报道《美欧密集互动难掩深层分歧》,文章说,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开启就职以来的首次外访,背离以往美国总统上任后首访盟友或邻居的传统,将欧洲国家作为目的地,体现了其希望以激活跨大西洋关系作为对外战略突破口的考量——
环球论坛▏美欧密集互动难掩深层分歧
四、中美关系
过去一年,美国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在新疆和香港等问题上肆意干涉中国内政,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推出所谓“中国行动计划”,遭到有识之士的强烈批评。大众日报9月19日刊发报道《美所谓“中国行动计划”损人不利己》——
环球论坛▏美所谓“中国行动计划”损人不利己
五、俄美关系、德美关系再聚焦
1.俄美关系再次进入艰难时刻
多年来,美国民主党对俄罗斯深怀敌意。拜登上台后,尽管双方多次高层接触,但双边关系“寒意”未消。3月22日,大众日报推出分析文章《俄美关系再次进入艰难时刻》指出,总体来看,俄美双边关系将继续在冰点徘徊,短时间内难有转机——
环球论坛▏俄美关系再次进入艰难时刻
2. 美俄峰会:氛围积极,影响有限
俄美两国为了解决根深蒂固的分歧,6月16日,拜登和普京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晤。18日,大众日报推出专栏文章《美俄峰会:氛围积极,影响有限》,作者认为,在世纪疫情余威震荡,百年变局跌宕起伏的背景下,美俄峰会看似风光,实则影响有限,难解美俄深层次矛盾——
环球论坛▏美俄峰会:氛围积极,影响有限
3. 默克尔访美,“重修旧好”?
特朗普执政时期,德美关系曾一度降温。拜登上台后,有所好转。
7月15日,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一天之内完成了访美之旅,这是默克尔在其任内最后一次访美。为此,大众日报于7月19日推出报道《默克尔访美,“重修旧好”?》文章说,默克尔的“告别之行”充满着浓烈的象征意味——
环球论坛▏默克尔访美,“重修旧好”?
4. 拜登为何放行“北溪-2”项目?
在7月19日的报道中,曾专门提到美德两国围绕“北溪-2”博弈不断,在此之前,大众日报于5月28日推出分析文章《拜登放行“北溪-2”项目,务实还是无奈?》——
环球论坛▏拜登放行“北溪-2”项目,务实还是无奈?
除上述报道外,拜登政府在美古关系、中东政策、拉美地区和非洲方面也有一些外交新政,《环球论坛》专栏及时跟进做了精彩解读,相关文章可以在大众日报客户端搜索阅读。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巴西汉学家沈友友:澳门是中国与葡语国家文化沟通的桥梁
视频|65个项目,完成投资111亿元!岚山以决战姿态冲刺四季
科研、开发、应用“三级跳”——东北高校科技成果助推高质量发展上台阶
晚AI大众|4位山东人获颁最高荣誉;强冷空气即将抵达山东,国庆天气整体利于出行
专访|中国总能用新事物令世界感到惊喜——访美国前商务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