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乳山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从美德信用、文化文艺、宣传宣讲等多角度入手推进移风易俗,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文明注入坚实力量。
美德信用“育”新风
前不久,乳山市南黄镇冷家村迎来了一场热闹的婚礼,10桌喜宴在暖心大礼堂丰盛开席,喜主冷瑞光热情地招呼着亲朋好友喝酒吃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俺村这个暖心大礼堂宽敞又气派,办喜宴正合适,这样一来,我就不用去外面费心找地方了,乡里乡亲的过来吃饭也方便,而且大礼堂还不用花钱,用美德信用积分兑换就可以了。”说起在暖心大礼堂办喜宴的感受,冷瑞光很是满意。
这里原来是村里一个荒废的小学教室,通过三资清理村委收回后进行了整修,于2023年10月份正式启用。礼堂内厨房餐具一应俱全,村民有办红白喜事的每桌抵扣10个积分,不收取任何费用。但是如果没有美德信用积分,即使花再多钱也不能使用。
暖心大礼堂的使用,是冷家村以美德+信用机制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举措。不止冷瑞光,村里只要有喜事,村民们都愿意把暖心大礼堂作为首选地。自从暖心大礼堂启用后,村里的喜事、寿宴、生日宴就都选择了在村内办,不用跑远去镇上或者市区,累计已有30余场次。如此一来,花费不多,干净又卫生,既方便了群众,也减少人情攀比、铺装浪费,让喜事操办省时、省心、省力、省钱。
在冷家村,美德信用积分不仅能应用在村里暖心食堂、暖心工具房、爱心理发店、信用农机等各项场景,还是村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等评选的一项重要依据。同时将移风易俗等事项纳入积分管理,村民可以通过参加移风易俗活动、维护村容村貌等获取积分,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冷青林说,“今年我们准备再创一个新的应用场景,经过走访了解到村里群众到了冬天洗澡有困难,所以我们计划建设暖心澡堂。以后冷家村所有的衣食住行,争取都能与美德信用积分挂钩。”
当前,冷家村正在与周边的母鸡屯村、凤西庄村等村探索建立冷家片区美德信用积分等量同值体系,片区内群众将共享暖心大礼堂、暖心食堂配餐、信用超市、暖心澡堂、爱心理发等服务,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文化文艺“扬”新风
“铺张浪费要反对,勤俭节约要提倡;文明祭祀风尚好,绿色殡葬重环保……”走进冯家镇吕格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吕格庄村村组织委员、妇联主席鞠花正带领村里的文艺骨干排练节目,准备忙完夏收之后,7月份村里举办个小型晚会再一起热闹热闹。
说起要忙活的节目,鞠花介绍,“不光有传统的鼓舞,还有竹板、小吕剧、葫芦丝演奏这些新节目,都是通过网上教学视频,大家伙自学的。不管多累,凑一起就是热闹。”
“4月份村里就办了场晚会,结束后我们就开始忙地里的活计,平日也就跳个广场舞活动活动。尽管表演都不那么专业,但是老百姓喜欢,接地气,还能学新东西。”吕格庄村村民曲丽说。
鞠花带领的这支文艺队伍,主要是村里妇女,固定人数有30人左右,多的时候也有50多人参与。农闲时,她们就在村里文明实践广场进行演出,表演形式多样,有传统的腰鼓舞、大鼓舞、大秧歌,也有唱歌、广场舞,有的时候自创节目三句半、快板,讲森林防火、文明祭祀、反诈等等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倡导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
现在村里有婚嫁喜事,文艺队伍也主动参与,载歌载舞送上祝福,不用在外请队伍攀比排场,热闹又节约,效果还挺好。这样的方式不光在吕格庄村,也逐渐在镇域其他村推广开来,不少有喜事的村子都主动邀请村里文艺队去表演。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吕格庄村这支文艺队伍联合冯家村代表冯家镇参加了乳山市大秧歌文化节的集中汇演,为全市人民送上精彩的节目和祝福。
用吕格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姜力强的话说,妇女们搭伴“忙”起来了,村里各项工作就都好做了,家和万事兴,将村级治理凝聚到每一个家庭单元,就能做到民意通气、治理顺气、人心聚气。
宣传宣讲“传”新风
“我们要转变观念,慢慢的实地实物祭扫都可以用鲜花这些替代,现在山上防火还是要紧的。再说子女得趁老人在世的时候好好孝顺,这比什么都强。”在乳山市下初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志愿者宋文阳正在给来此活动的群众宣讲。
宋文阳是下初镇老干部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的一员。这支队伍以下初镇离退休支部为主体,共有130余名老干部志愿者,平均年龄约70岁。先后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省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威海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涌现出多名最美志愿者、山东好人。
多年来,老干部们充分发挥各自经验和优势,全面参与到镇域政策宣传、社会公益等各个领域。他们走街串户,传播思想、实践文明、解忧帮困、休闲娱乐,探索一条走出会议室、走到群众身边的理论宣讲实践路径。针对老年群体,他们创新推进“以老助老”服务模式;针对青少年群体,组织“校园安全瞭望哨”“银发助学”等系列活动,营造互助互爱、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截至目前,已累计组织各类宣讲活动300余场,覆盖全镇37个村居,受众达2万多人。
为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共育文明乡风,下初镇除了发挥退休老干部正能量作用,还以全国文明家庭、道德模范、乡贤能人、精致农家等家庭为骨干,打造多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用身边人、身边事宣传移风易俗,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乔忠锴 岳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