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经济热点问题不少,让广大网友一直“操着心”。为了让网友读起来舒心、看完了放心、学习工作顺心,大众日报·新锐大众为您梳理盘点2018年中国经济热点问题。
在时间轴线上观察,2018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4次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在重要节点为经济运行把脉定向、相机调控。
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着眼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5次会议,改革开放持续向深入推进。
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强调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年来,围绕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党中央运筹帷幄,加紧推进经济领域各项工作。越是艰难险阻,越要闯关夺隘。
当此之时,我们以关键热词为纲,爬梳脉络,撮要成文。
问题一:中美贸易
今年以来,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挑起贸易战,导致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
3月,美国炮制出所谓301调查报告;7月,对中国34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8月,对另外16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看到,面对挑衅,网友们再也按耐不住了自己的想法了……
中方始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坚持“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原则立场。不打第一枪,但针对美方单方面挑起贸易战的行动,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并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9月6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发布会,关于美拟对华2000亿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商务部明确回应将反制;9日,中方向世贸组织提出了贸易报复授权申请;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12月1日,外交部长王毅在会上说,中美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
明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近40年的发展历程反复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新华社就此指出,美方应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和平发展的现实,尊重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收起不应有的“救世主”“施舍者”心态,停止动辄“甩锅”“扣帽”的错误做法,同中国相向而行,为两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做出大国应有的努力。
问题二:关键核心技术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未来7年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
这让我们认识到,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注意到,“芯痛”过后,网友们纷纷表示:信息时代,芯片为王。要想根本扭转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必须现在行动起来,争取早日实现中国芯……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7月1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专题研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问题三:民营经济
9月,一篇题为《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的文章赚足了眼球,却很快不出意料地受到了压倒性的舆论批评。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民营经济从不允许到允许,从“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从“也是”到“都是”,说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不断提高。
很快,中央高层密集发声:
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辽宁考察,强调“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也毫不动摇地支持、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有益于、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
10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的联合采访。着重提出,要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
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网友纷纷点赞中央力挺民营经济的实际行动。
10月22日,习近平回信勉励“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要大家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
11月初,习近平在民营经济座谈会上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舞台。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认为,来自中央的声音铿锵有力,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为当前一些关于民营经济的模糊认识敲响“定音鼓”。
问题四:消费升级还是降级
“榨菜泡面二锅头,骑上摩拜遛一遛”,进入下半年,随着一些企业半年报的披露,消费降级一时成了热门讨论话题。
从拼多多到榨菜、方便面、二锅头,低价商品的生意越来越好,于是,有人就问,是不是贫穷离我们越来越近,消费真的降级了?
后来,有行业人士分析,榨菜增长主要是提价,方便面靠的是向中高端转型,二锅头源自外埠市场拓展……人们恍然。
可以说,所谓“消费降级”的讨论,反过来看,无非是公众对于消费升级的进一步期待,也渴望有更多实打实的措施为此保驾护航。
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的循环动力持续增强,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居民消费率稳步提升”。
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服务消费占比稳步提高,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从意见的这些目标中可以看出,中央看到了全社会对消费问题的关切,正着手从制度层面发力,优化消费市场、提振消费信心。
从四川到海南,从湖北到山东,再到辽宁、广东、上海……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不辞辛劳、轻车简从,进社区、入农村、走企业,谈改革、话改革,“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一句句关切嘱托,一项项指示要求,全国上下倍受鼓舞,亿万人民无比振奋……
博鳌亚洲论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国际进口博览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我们始终向世界传递一个坚定的声音——中国的对外开放坚定不移。
我们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
东城区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 钟鼓楼周边9条胡同提升后亮相